行业资讯分类
火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十篇

  火博园林绿化中的园路:泛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硬地,属硬质景观范畴。它是形成绿地骨架、网络的主要元素,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故而,园路的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公园绿地片区内各个功能的规划、观光人员的承载量和人员流动的控制是否达到优化配置。重视公园绿地的园路设计与规划是实现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首要途径。

  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分割各个景区、联系不同景点的纽带,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是园林的脉络。其功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利用它的穿插划分,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得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合一。

  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引导浏览

  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则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和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需要设计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讲究平面几何形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设有过路亭。在许多园林中,设置坐登、椅子在园路外延边界,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变化,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则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过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圆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路口要设计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台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则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起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

  常见的园路与建筑采用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路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向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段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圆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面为中心,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既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业余活动的增多,公园绿地的规划将逐步受到居民更深层的关注,而园路的设计与规划更关系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成功与否。因此,要重视和认真做好公园绿地的园路设计与规划工作:遵守公园绿地园路设计原则规范、严格规范园路规划要点,合理布置,科学规划才能实现园路功能的完备和与周围环境的友好,保证园路在美感中体现实用价值。

  [1] 曹淑娟:《园林设计中道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中国花卉园艺》,2009年08期

  [2] 严宗亚:《试论园林道路的设计》,《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6期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在城市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 绿化投入不够,城市环境水平下降 个别地区政府对城区绿地系统和城区的绿化投入不够,对绿色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水平有所下降,水土流失与沙化面积增加,耕地与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淡水短缺,城市大气、水体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 绿地设计粗糙,规划不合理 城镇内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对城市绿色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急切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三、解决方案1、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带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2、 注意景观衔接与协调 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3、 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公共绿地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着重建设沿河地带的绿地系统。

  四、具体措施1 、沿河绿色景观区 设置滨河林荫路,根据地形采取自然式或规划式布局;临近水面可设踏步与水相连,设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供游人远眺和摄影,对岸边设置栏杆和座椅;宽地带可设一些草坪、花坛、树丛及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如雕塑花架等。 2、 工业绿色景观区 根据城市工业区的地域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景观区。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分:①厂前区绿化,多采用混合式布局,厂门到办公大楼的道路上可布置花坛、喷泉及体现工厂特点的雕塑等;②厂内道路两旁绿化一般以疏林草地为主,可种植灌木花卉或草坪,每隔80~100m布置一些座椅、宣传栏和雕塑等建筑小品;③厂内休憩地绿化,内部适当布置座椅、散步小道、休息草坪等;④工厂企业的卫生防护林带,结构有透风式、半透风式和紧密式3种,通常在上风方向设置紧密式林带,并于周围种植乔灌木,建筑物墙壁以攀援植物绿化,地面铺设地被植物,以减少风沙尘埃。 3、 公共建筑景观区 沿主要道路等形成有特色的公共建筑景观带,包括居住区、机关和学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定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为平均每户1~2 m2,所以小区游园面积应为0.5~1.0hm2,服务半径为800~1 000m,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休息设施、画廊、阅览室、小卖部等及儿童游乐场。 由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组成的公共绿地景观区:①步行街道路上可铺设装饰性强的花纹路面,还可布置些装饰性小品,可供行人休息的座椅、凉亭、电话亭等,绿化以草坪花坛为主,可能的情况下种植乔木蔽荫;②花园式林荫路立交桥北侧与街道平行,并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可安排儿童游戏场、座椅、花坛、喷泉和小型雕塑花架等,每隔75~100m分段布置,车行道与林荫道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绿篱和高大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相隔。 4、 景观结点 道路交叉口的绿化由道路转弯处的行道树、交通岛及一些装饰性的绿地组成,在视距三角区范围内安全视距一般在30~35m,不种植高于0.65m的植物,位于其中心的交通岛,直径在40~60m,按功能分为如下2种:①中心岛,绿化常以嵌草花坛为主或是常绿乔木组织的简单绿地,中间可设雕塑或种植高大优美的乔木;②方向岛,绿化以草皮花坛为主。 5、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树木的抹芽、涂白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干旱期,应注意浇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寿命。在设计园林绿地时,处理好绿地与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治早、治小、治了为原则,特别在引用新品种工作上,要注意病虫害的检疫工作,以免病虫害大量发生。 6、 实行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吸收应用科学管理的新成果,改变园林绿化事业的落后面貌。加强园林植物的引种、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实行以植物材料为主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政策。针对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报告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加强园林绿化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岗位技术、职业道德的教育,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地培养人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时也要提高园林绿化职工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保险福利等,园林部门内的育种、植保、日常养护、室外高空修剪等工种的职工劳保福利应享受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

  五、城市绿地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原则 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

  2、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景观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3、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绿地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城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自然生态的平衡。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已成为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的城市绿地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因此,城市绿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建设中,建立良好的绿化环境,关键在于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从而为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整体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能起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由于园林绿地中栽植了大量的植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有害的气体,并且对烟尘具有明显的阻挡、吸附作用;许多水中都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这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物质,减少水中污染的细菌数量,对净化城市的污水也有一定的作用;植物的地下根也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可以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园林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湿度和气流的影响。园林绿地在夏季可以降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而在冬季则可以提高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并且能降低太阳辐射的温度;有的地面比较硬,湿度比较低,绿色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以将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城市中的带状绿地是绿色的通风走廊,在夏季可降低炎热程度,在冬季,垂直于寒风方向的防风带可减弱寒风气流,改善城市的气候。

  植物特别是林带,可以降低城市的噪声,特别是树木枝叶茂盛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其降噪的效果很明显。

  如果突发灾难来临,城市的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避难场所。比如,一般的居住公园和区域性公园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救援、堆物、搭建临时设施的场所;靠近住宅区的小型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市级的大公园则可以作为救援基地。

  城市园林绿地的存在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生机,还给城市增添了富于色彩的美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绿色植物和城市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以植物多变的色彩和优美的起伏林冠线来衬托城市,还可以丰富建筑群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达到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

  城市中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日常休息娱乐的环境,其城市绿带、城市游憩带和环城旅游带为人们的观光和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同时,园林绿地还可以作为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

  园林绿地中的林带、水景观的绿色植物等能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场所,对提高生物的生命活力和寿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

  在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设计中,不同性质的绿地设计手法是不同的,城市中的绿地类型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公园绿地设计中,因其绿化面积较大,可以结合水体和地形的设计来体现公园布局的生态性,植物配置可以采用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风景林来打造大面积的色彩,形成林带植物与地被植物过渡的层次感,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的观赏性;道路绿地可以增加道路的绿化覆盖率,结合交通干道的特性布置行道树和花草,使行人的慢行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遮荫功能,增强道路绿化的可识别性和观赏性;街头绿地可采用乔灌木和模纹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整洁舒适的生活和休闲空间。下面提出一些关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是人们活动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应是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绿地设计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同时考虑人们的年龄结构和他们的活动需要,使设计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趣,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给人们带来的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作用。要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使设计整体布局的比例和节奏相协调,营造平衡、稳定、直曲等形式的园林意境美,从而达到满足人们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和艺术价值、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来展示植物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的特点,因此要根据绿地的多样性,灵活多变的进行植物配置。比如: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构建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花混合的绿化模式,植物的配置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道路和围墙等线范围也进行绿化;利用建筑面积将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范围的空气湿度,减少直射光对建筑的污染;模拟自然造景,使绿地规划和植物的设计疏密有致,从而创造鸟语花香的意境。

  植物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只有与生态相结合,才能确保植物与绿地所处地域之间的共生、共享和共存。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选择能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做到乔木、灌木、藤木、花草的合理配置,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科学搭配,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统一。

  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是对原有土地条件合理运用的原则、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对原有土地的合理运用,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造景,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地形条件和地貌,使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做到既节约资金,又保护生态平衡;适地适树是尽量保护原有的大树,结合当地情况,以乡土树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植物,增加景观群落的多样性。

  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和人文条件等,将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入园林绿地的设计中,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的原有地貌和生态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植物,融入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植物。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与城市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整体形象,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将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工设计融合在一起,促进整个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规划和绿化是城市园林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依据,能够促使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从而在充分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有效的突出当地自然及文化风貌,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切实保护好生态多样性。

  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深入,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城市园林规划和绿化方面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景观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于打造美丽城市意识越来越强,各级政府已将工作重点放在营造城市美好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摆在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位置。

  然而小城市在园林规划设计和绿化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人从事园林工作多年,现就小城市园林规划及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一些对策。

  小城市园林规划行业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城市园林规划统一的行业规范及规模,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设计队伍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任务,往往园林规划涉及的面较广,任务较重,致使有些规划设计档次不够高,设计人员并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从设计方案到施工验收,同时,规划经费不足,从而园林绿化质量就会相应受到影响。

  大部分小城市存在绿地数量不足,游园、公园偏少,新老城区绿地率相差较大且老城区公园绿地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绿地结构层次比较单一,植物景观单调,在季相、色彩等方面缺乏变化,乡土树种使用内有足够的充分,跨区域树种却大量应用,例如,近些年有些北方城市大量引进使用南方苗木,再加上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目前水土不服现象显著,无法有效反映出园林的艺术风貌,影响了园林景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要求,并造成了经济损失。

  近几年,有些小城市热衷于聘请专家编写城建园林绿化规划,虽然设计水平较高,但建设中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建设水平与规划水平不相符,再加上移交后管理经费缺乏、技术落后、监管不严,往往三年内就没有最初的样子,就要重新修改规划,改造提升。没有长期的规划和标准的绿化养护管理,造成规划设计和绿化存在比例失调,更谈不上达到生态标准。

  有些小城市有些绿地养护管理外包,虽然减轻了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负担,但有些公司责任心不强致使管理不到位。有些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更是粗放,体系更不完善。有些主管部门管理起来的绿地反而管理的较好,小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地方由于绿化养护资金不够,导致养护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缺乏社会筹资渠道。伴随着绿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养护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养护资金日益紧张,使得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由于有些小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喜欢套用其它地区大城市的园林风格,或将设计大家的手法生搬硬套,从而缺乏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特色。没有创新点,都一成不变,没有真正体现出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同样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该地区的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之间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提高。在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还能增加该地区的经济效益。

  优化规划设计,凸显城市特色,按照生态园林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增加园林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免污染环境。在植物配置方面必须体现大气,选取的物种应当满足乡土化、景观化、生态化以及功能化的需要,从而不仅可满足人们对景观艺术的要求,而且可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减少物种“水土不服”。整体布局必须协调,四季景观变化有致,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繁华街头、高速路口营造出更多优美的人文景观。在大规模景观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进一步挖掘乡土资源,增加城市特色,创新规划设计,打破一成不变的规划模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收益。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首先应从该地区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绿化,同时也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其次在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不要生搬硬套。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及长期发展目标。

  一般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草、浇水、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以及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方法,由于居民的文化程度不同,在对园林绿化建设的认识上,没能达到共识。有些绿地及花草得到破坏,增大了养护管理工作量,以至于阻碍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园林绿化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在建设该地区的园林绿化时,要立足于该地区的地方特色,所建造的园林能满足该地区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格局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建造城市园林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创建城市景观。可是很多工作人员在规划时,忽略了园林设计最根本的目的。首先,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只是盲目地追求园林景观美化,大量移挖古树和培植非乡土型植物,导致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忽视。其次,很多设计师考虑不周,不熟悉植被的自然性质,经常将不符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植被引入地区的植被规划,使得大量植被无法生长,造成大量植物资源浪费。

  首先,国内很多园林设计师,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片面追求视觉感,较少考虑到所设计园林的实用性,导致设计出来的园林华而不实,无法起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市民对园林景观认知的缺乏,很多市民会对园林景观产生破坏行为,导致城市园林资源的大量流失。再者,由于景观资源意识的缺乏,城市规划人员会认为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并不能起到特别大的作用,从而因一些城市道路的扩建等原因破坏城市原有植被,致使城市原有的植被体系遭到破坏,造成城市园林系统不健全。

  城市园林绿化的构建不仅是在城市里引进一些植被,还和园林技术有一定关联。因为单靠引进植被不能解决园林绿化的问题,只有在种植、维护和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技术因素,才能使得园林城市园林建设更加科学、长久、有效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中,灌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是在中国运用二次回收用水灌溉的城市很少,使得水资源的利用不具有效率性。在很多城市,植被移植、栽种和维护的技术不成熟,使得被移植和栽种的植被的存活率不高,城市园林绿化实施的技术质量不高,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的高效进行。

  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有效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第一步。首先我们应该引用与当地气候和环境相适宜的植物品种,避免出现因为规划不合理而出现植被浪费的情况。其次,我们要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前实地考察,避免出现规划设计与实地不相符的情况。

  由于缺乏园林绿化意识,使得市民甚至一些领导存在园林绿化意识的偏差。他们普遍都看轻园林绿化的重要性,认为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国民城市园林绿化意识的缺乏,可从政府部门和个人两方面来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园林绿化知识,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园林绿化知识的大型讲座,还可以在城市的宣传栏里张贴园林绿化知识的广告,来促进人们园林绿化意识的提高。个人方面,应加强了解园林绿化知识,多阅读一些关于园林绿化知识的书刊和报纸,来丰富自己关于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尊重和爱护城市园林规划的一草一木,将园林绿化意识落实到实处。

  提高园林绿化实施技术质量需要加强园林绿化方法的专业性。提高园林绿化实施质量既要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又要确保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提高园林绿化实施质量,首先要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只有提高了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管理合理高效地进行。其次应提高园林绿化过程实施的技术,在城市园林规划、施工、建设、养护中加入一定技术含量,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的营造能够发展得更好。

  园林规划是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园林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园规划;面积较大和复杂区域的规划,按照工作阶段一般可以分为规划大纲、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园林规划的重点为:分析建设条件,研究存在问题,确定园林主要职能和建设规模,控制开发的方式和强度,确定用地和用地之间、用地与项目之间、项目与经济的可行性之间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城市园林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控制,它包括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城市园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新时代下人们对园林的期望,并力争做到让游园的人们满意,应该对当前城市园林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园林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早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明确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一直以“适用、经济”的原则为主,而往往忽略了美观,但目前来看,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内容作为各个城市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机构。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我们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水平。

  要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城市园林的建造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园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要积极研究探索园林管理新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协助园林管理,建立园林管理相应的网站,提高园林管理效率。

  政府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确保园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可以考虑把新增园林绿地的管理工作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选择经验丰富、具有养护管理资质的绿化养护单位进行园林的养护,提高园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园林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标准对养护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园林管理人员是园林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整个园林管理活动的中心,其素质直接影响园林管理的质量。因此,应加大园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园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园林管理人员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园林管理效能。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的创新,应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整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艺术。因此,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可以从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和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入手。

  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化设计的必然要求。在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园林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的研究方法更先进和科学。同时,计算机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园林设计相比尤其自身的优越性,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使园林设计更为方便和快捷,因此,备受城市园林建设的亲睐。如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的设置,便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比较分析,从而设计出最符合城市园林绿化的方案。另外,应用计算机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园林绿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得到技术支撑,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新的发展。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是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在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园林绿化的艺术观,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一般来说,注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中,应运用传统园林时空处理方式,将城市园林景观与传统的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优势,以达到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增添光彩的目的。与此同时,设计师们还应不断地从现代艺术理论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身的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专业知识和涵养,结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特征,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创造出高水平的园林佳作。(如泉州市园林管理局针对刺桐公园绿地改造工程,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创作意、趣、神、色兼备的街头绿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园林规划被人们看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以其丰富的园林景观能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等特殊功能,城市园林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园林规划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前言】: 城市的建设当中,绿色生态园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对生态系统的能量进行交换,更让生态效益也得到了提升,绿色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对城市的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中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对人们居住的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从而让社会能够和谐的发展。

  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让植物实现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植物能够给城市的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对于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更让人们居住的舒服,所以,在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时,应该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可以说,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其发展有着跨越性的特点,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最好是运用本地的原生植物,然后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其实,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运用本土的植物,更是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在对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以园林主题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对规划设计进行展现,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化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城市土地急剧的紧缺,由于土地的紧张,在进行城市园林的设计时,多为小型园林,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进行园林的设计,从而加入更多的景观,这是目前园林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难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景观要突出多样性,其实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其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突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每个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造成植物种类也非常的多。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其实,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自然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日益明显。城市的转型,让人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生活、工作。城市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对自然的改造,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舒适。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1]李依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7(06).

  [2]朱保全.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探析[J].绿色科技.2015(12).

  城市园林在建设中要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量力而行,不要贪大求洋;要与城市人居状况相适应,做到比例恰当,规划合理;要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统一,不能朝令夕改,决策随意;要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绿中见景,景中见绿。要加强园林树木的管理维护,特别是要加强施肥、防治病虫害、除草、修剪等工作提高林木生长;要重视加生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套,建好园林宜居家园,打造生态森林城市,关键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增强人们热爱城市建设、关心城市建设、支持城市建设、维护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规划缺乏系统、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内,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有的地方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缺乏长远眼光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之人员、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城市园林规划工作实施不到位。一些地方甚至认为园林绿化只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增加投入,却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伐木毁绿事件时有发生。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但一些城市的园林规划功利化倾向严重,好大喜功,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盲目追求形式,缺乏人文关怀,功能性不足。一些地方过于突出绿化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色块,追求模式统一、尺度宏伟,大量使用不锈钢、花岗岩、大理石、玻璃幕墙等材料,导致硬地过多,绿荫不足,忽视了园林的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和调节小气候的生态功能,疏远了人的需求,使得人们很难真正地在其中放松身心去休憩、玩赏,人与自然无法亲近交流,更谈不上和谐相处。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时,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缺少对客观环境周密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致使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和市民居住区的绿地不足、绿地面积少的现象普遍存在,限制了绿地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规模上一味地贪大求全,建造大量的人造景观公园,这不仅异化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功能和意义,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浪费;设计内容上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主要是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少,“重草轻树”现象严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而将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种植,忽视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导致绿化的景观功能、视觉美化效果不佳。缺乏创意,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社会性、公众性,离不开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技术研究,加快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的基础工作和科技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心的实力,加强绿化管养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予以重点扶持,推进绿化管理科学化,并实行单位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方案、细则、奖罚条例、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健全相应的实施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绿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同时加大对绿化的监管力度,配备强有力的专业执法队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维护绿化成果,并广泛宣传,增强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的规划建设,力争使社会养成“种绿、护绿、爱绿”的良好风气。

  城市园林服务的对象是人,搞好园林绿地规划,不仅可以为广大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原则和要求,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将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可预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广泛征求并吸纳大众的意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人、城市、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园林规划是建设的前提。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和城市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文化特征、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借鉴传统园林设计和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的成功经验,编制城市园林规划,营造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形式。充分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特别是古树名木、珍贵树种等要尽可能地保留,引入的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以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建筑、道路系统、市民休闲娱乐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搞好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同时具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遮阴挡风、调节温湿度等功能,为城市创造了一个人居和谐的空间。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城市园林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城市园林工作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人性化、生态性设计,并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达到城市园林建设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之目的。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姚时章,王江萍.城市绿化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Z].2001.

  在近此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得到快速发展, 城市绿化也随之获得巨大进步。城市的绿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与城市文明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因此成为政府对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与城市规模日益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不断出现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对现代城市进行园林绿化管理要应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尊重市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目前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先进的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新模式,使这项城市管理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有效适应城市化的推进与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就是通过对城市内的园林和绿地进行统筹规划和开发,达到科学合理的分布,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政府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应通过正确行使管理权力,做到园林绿化等公共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并实现科学管理。

  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起步较晚,缺乏可借鉴的学习对象和管理案例,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规划中缺乏科学性和长期性。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与质量对城市的环境产生直接性影响,而城市绿化的水平与质量又与城市建设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有直接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占有恰当的位置。所谓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有:市内道路的绿化带、居住区的绿化、公园中的绿地等项。城市绿化的规划只有具备了科学性与长期性,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这也是进行城市绿化管理的宗旨。

  我国国内的很多城市尚未在绿化管理部门中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尚未被列入到城市管理者的政绩考核之中,甚至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很少体现。虽然我国的制度上制定了政务公开的内容,但是地具体实行中、信息公开的内容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做保证。政府在实行管理行为过程缺少监督机制,也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土地资源的供应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城市的政府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幅度地减少城市的绿化面积,这种缺乏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导致了城市绿化在幅落后于城市发展的要求。部分城市为节约城市绿化的成本,减少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景观,而以草坪来裤填补,虽然增加了绿化覆盖率,但却没有有效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

  要按照具体城市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规划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园林绿化所受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等社会因素。所以在对城市的具体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

  进行城市绿化管理,应有效提高现有的城市绿地使用率,并与城市的工业布局、居民区、商业区和道路分布等相结合,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做出全面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重视效果,注重美观。在绿化规划时,必须注意绿化景观的点、面结合,均匀分布,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做到景观体现完整性和系统,实现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项长远性的任务,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布局时要讲究近期安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结合,可以构建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三级绿化系统,随着城市的建设,逐级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目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园林绿化的跟进,避免绿地不足带来的漏洞,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的宗旨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果,因此绿化规划必须重视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最终做到园林绿化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息的需要,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满足城市工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市发展艺术风貌的要求。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其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的特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两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必须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制定出详细的绿地用地指标,选定用地范围,进而安排建立起城市的整体园林绿化系统,用于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具体来说,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规划层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地域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生态条件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等条件,综合考虑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与步骤;

  (2)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维护现有绿地基础上推动城市普遍绿化,与规划、建设部门相协调,使绿化建设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规划及公共建筑分布等城建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3)均衡分布,建设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公共绿地分布要符合点、面结合的特征。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使各类绿地组合为完整的系统,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包括:初步设计出含人均公共绿地、防护林带、绿化覆盖率等在内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依据城市环境整治目标逐项计算出新增绿地面积;汇同相关主管部门编制出科学的绿化规划;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从城市建设的宏观视角科学绘制出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图,近、远期园林绿化规划图与设想图。

  园林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讲授园林绿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与习惯,形成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管理的积极氛围,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绿化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1] 吴毓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探讨[J].才智,2008(9).

  城市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同为人们营造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手段,尽管它们对于处理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有着各自一套系统的方法和传统,但改善城市环境的信念、对美好生境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向,也是两者在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多样化表现,并对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景观园林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代言,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问题,融合地域特点,唤起市民的归属感。景观园林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园林建设和经济进步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园林的设计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进步,而城市经济的进步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园林设计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由于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大力发展园林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进而推动城市进步。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城市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自然环境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设计和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温度及土壤结构等,设计出适合城市环境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考察城市的人文、历史特点,确保设计能够体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保证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的建设协调发展。

  自然界中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身能量循环的功能,其中最完美的生态就是自然生态。因而,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的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应该尽量把园林建设贴近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广西的城市的园林中应该多种植红树科、山竹子科和椴树科的树种。此外,在选择物种的时候,除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质的外来树种外,还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和抗旱性强的物种,以便有效的抵抗常见的病虫害,同时还要合理的优化乔木与灌木之间的搭配。由于园林规划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如建筑学、植物学、美学、林业学以及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繁琐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设计规划园林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考虑园林的生态效果,以便实现园林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生态意义。

  园林造景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供人舒闲与娱乐,这个空间的主体就是植物。植物绿量是否能够满足和改善环境的效益,决定因素是植物的光合效率,为城市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物质、净化空气,隔离噪音。它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绿色工厂,这就是绿量决定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就如我市而言,城市用地需要增大,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在植物景观中,特别注意污染较重的厂矿企业,应选择耐污染适应性强枝繁叶茂的植物,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废气,制造更多的氧气。因此需多种乔灌木丛及林荫树来增加绿量。在绿化栽植时应尽量向地面和构筑物及天面开拓,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海、陆、空多层次,多景观的绿色体系。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多品种组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使植物不同类型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在城市绿化中,要有一定限量的草坪,但大面积布局,则显得绿量不足,这样造景比较单调,层次单一,削弱了其生态效益功能。这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

  在设计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对公众进行自然式与规则式景观的偏好调查、市民对街道花卉和树木组合的偏好调查,能充分的掌握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实现群策群力,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园林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规划中,不仅要将公众意见落实到整个园林规划设计中,还要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庭院绿地建设参与到城市绿地规划中。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爱护园林花草树木。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一切城市的软硬件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不能再停留在只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规划中,要与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多了解生态学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方面,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刘辉.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04).

  [3]《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汪芳,吴惠良,朱震峻,北京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 2012-2023 HB火博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9940号